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年化收益率进入“1时代” 货币基金探寻突围之路

  货币基金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期,其便捷性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巨量资金。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生态和监管环境的演变,货币基金早已褪去光环。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货币基金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困境,一面是收益率持续走低,另一面因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难以被完全替代。

年化收益率进入“1时代” 货币基金探寻突围之路

 

货币基金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期,其便捷性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巨量资金。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生态和监管环境的演变,货币基金早已褪去光环。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货币基金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困境,一面是收益率持续走低,另一面因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难以被完全替代。

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货币基金是否会失去投资者?作为基金管理人又该如何应对?

◎记者 聂林浩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货币基金总规模首次站上14万亿元。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当前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货币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2%,相当一部分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低于1%。

货币基金曾经历过一段野蛮生长期,其便捷性与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巨量资金。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生态和监管环境的演变,货币基金早已褪去光环。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货币基金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困境,一面是收益率持续走低,另一面因具有独特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难以被完全替代。

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货币基金是否会失去投资者?作为基金管理人又该如何应对?

收益率超过2%的产品已不复存在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其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突破6%,成为现象级产品。十余年过去,其收益率已今非昔比。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日,证监会基金分类标准下共有370只货币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有收益数据的364只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22%。回望过去两年,2023年末和2024年末,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34%和1.46%。

总的来看,当前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2%的产品已不复存在,仅前海开源聚财宝A一只产品在1.9%之上;有41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1.5%,占比11.08%;有53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占比14.32%。

“我对货币基金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我入行时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就是货币基金,并亲身经历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从巅峰滑落至目前的水平,这一切发生在短短10年间,时代变化太快了。”上海某公募固收团队负责人向记者感慨道,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市场参与者都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调整认知以适应当前低收益率的市场环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有多方面的原因。“货币基金的主要投向为存款、同业存单、短期限债券、逆回购等资产。近段时间,央行对于资金面的态度温和,政策利率呈现中枢下移的趋势,包括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短端资产的收益率下行,货币基金收益率随之走低。”中欧滚钱宝货币基金经理管志玉分析称。

从政策角度来看,去年11月底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德邦基金认为,货币基金因同业存款自律倡议落地,要求活期同业存款利率参考7天逆回购利率,因此货币基金只得减持高收益同业存款,导致收益率逐步下降。

尽管收益率持续走低,但货币基金市场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资金外流。今年以来,货币基金规模依然保持增长。

货币基金规模的逆势增长,反映了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资金求稳的需求。在德邦基金看来,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下降趋势,与货币基金收益率的差距长期处于收敛区间,投资者自然更愿意选择流动性更高的货币基金。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认为,除了投资者对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的偏好抬升这一原因,像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通过深度嵌入消费支付等生活场景,实现了从单纯理财产品向“支付+理财”综合工具的转型,拓宽了用户基础,为货币基金规模增长提供持续的动能。

货基市场仍具韧性

不可否认的是,与早期相比,近几年货币基金规模增长乏力,市场讨论“货币基金是否会消失”的声音不绝于耳。

伴随低利率环境的持续,市场参与者自然将目光转向全球市场,试图从海外经济体的应对实践中寻求借鉴。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货币基金收益率低于1%的历史时期。

中金公司分析,上述不同市场的货币基金走向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央行采取了不同的利率调控方式的。欧洲央行对所有银行准备金实施负利率,迫使银行存款利率降至负值,降幅甚至大于政策利率。同时,欧元区货币基金通过信用下沉、跨境资产配置等方式保持收益率优势;而日本央行对银行采用分级准备金利率体系,仅对新增准备金适用负利率以保护银行利润,银行存款得以维持正利率,导致收益率更低的货币基金因失去竞争力而退出市场。

反观国内市场,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收益率处于低位,中国货币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根本性的削弱。德邦基金称,中国的国情与上述市场不同,由于采用“双轨制”的利率传导机制,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时受到政策利率的影响,由于存款自律机制下,银行存款利率频繁下调,且下调幅度更高,因此相对于存款,货币基金仍有一定的优势。

“我国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有自身特点,货币基金在居民理财和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吴粤宁认为,从利率环境来看,货币基金可投资产的收益率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利差水平较高,利差水平短时间内快速缩窄的概率较低,相对高收益可以保持。此外,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在促进货币基金规范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的稳定性。

“虽然政策利率处于低位,但目前7天期逆回购利率仍有1.4%,另外居民、机构等对于预期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的资产配置需求仍相对旺盛,货币基金规模急剧萎缩的概率不大。”鑫元基金固收团队如是说。

优化费率是未来趋势

对于货币基金管理人来说,降息周期带来的多重挑战亦不容忽视。

鑫元基金认为,中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期,政策利率有进一步下调可能。考虑到要保持合理的银行体系净息差以及为后续政策预留空间,利率中枢下移的速度大概率趋缓。

“在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基金总规模想维持高增速存在一定的困难。”前述公募固收团队负责人说,“早年间,货币基金有着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和比较广的投资范围,增量资金持续涌入推动规模快速扩张。现在这一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各机构只能在有限的市场增量中争取多分一些‘蛋糕’。”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货币市场收益率或迎来一波幅度不小的“补降”,边际上可能驱动资金流出货币基金市场。因此,对于货币基金管理人而言,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不失为上策。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总体收益率,当前货币基金的综合费率处于较高水平。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全市场货币基金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在内的综合费率均值为0.43%,相当于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的35%。逾三成的货币基金综合费率超过0.5%,部分券商资管旗下货币基金管理费率高达0.9%,综合费率甚至超过1%。

为进一步提升货币基金吸引力,向投资者让利已成为多数机构的共识。“若要保持货币基金的竞争力,基金公司需优化产品结构、降低费率、提升服务体验,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用户理性看待收益波动。”吴粤宁建议。

德邦基金也认为,为应对规模增速放缓的挑战,货币基金可以进一步强化现金管理的定位,采取适当让利、深化支付场景等方式来维持吸引力。

“未来,货币基金将继续在居民财富管理和金融市场流动性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行业竞争将逐步聚焦于费率优化、场景化服务创新及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以更好应对负债端成本约束与资产端收益带来的挑战。”鑫元基金固收团队称。

责任编辑:张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牛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ces.com/1733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